找到相关内容49篇,用时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2)

    名言中安立业与作者之理曰:作用若无自性,当成无作用了。答日:无如是过,因为作者是依业而有,业亦依作者而有,除彼此互相观待外,不见别有成办因故。   癸三、由此正理类知余法如是当知取亦无自性,因为...。   壬一、牒诤曰:有声闻部云: [《中论》说「取者亦如是」,极不合理,因为眼耳根及受心所为缘而有取者,取者在眼耳根及受心所之前已有气如此则在彼所取以前已有取者一法,何以故?若先无有取...

    任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546504.html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4)

    幢盖音乐。一如入慈恩及迎碑之则。 敕遣西明寺给法师上房一口。新度沙弥海会十人充弟子。  大帝以法师先朝所重。嗣位之后礼敬逾隆。中使朝臣慰无绝。嚫施绵帛绫绵前后万余段。法服纳袈裟数百事。法师受已...上。舒足重垒右胁而卧。迄至命终竟不回转。不饮不食至五日夜半。弟子光。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法师报云。得生。言讫喘息渐微。少间神逝。侍人不觉属纩方知。从足向上渐冷最后顶暖。颜色赤白怡悦胜常。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146557.html
  • 太虚的人生佛教论(1)

    ,但在现实的一般情况下只是表示一种可能性。太虚说:“特出者即能依之发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3加以指明,“历经时劫”,就可想而知的了。  前面已经说过,太虚对人生佛教中不同层次的佛法并非看待,...日益突出。从清末到太虚出世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佛教界主要的问题是:在教义方面,比较重视有关来世的教化,僧尼忙于为死者确经、盛修水陆忏仪,以追荐信徒的祖先,超度死者的灵魂;僧团内部,僧尼素质下降,受...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4.html
  • 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

    集疑经伪经撰杂录序》,中华书局点校本,1995年11月版,224页。   ⑥《提谓波利经》载:“提谓、波利佛:何不为我说四、六戒?佛答:五者天下之大数,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藏...;为题材的佛教劝善典籍。此类佛门劝善典籍既以“疑伪经”的形式出现,又以“释氏辅教书”之类的志怪小说、佛经应验记及变文俗讲形式出现,且以与儒道两家劝善书...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148888.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固有的思想,是因为数目上的一致性。智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卷二引用《提谓经》说:  提谓、波利佛:何不为我说四、六戒?佛答:五者,天下之大数。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脏,在阴阳为五行,...道教伦理。本文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着重探讨中国佛教如何理解作为在家佛教徒道德规范的五戒,尤其是各种佛教著述中五戒与五常的配对问题。我们认为,五戒与五常的配对最早是道教提出,昙靖作《提谓波利经》时吸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3)

    最后一家的说法,以“二谛相即”的中道来解释。罗什自己所写的文章,如答慧远、王稚远中,对此问题说得不太完全,只有在《维摩》的注释中保存了一些零星说法可供参考。《维摩经·弟子品》中,叙说佛令他的十大弟子...。他母亲后来出家,他也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其后去罽宾,并经历月氏、沙勒地,得到莎车;在莎车时,遇见该国王子须利耶苏摩,得到启发,改学大乘。由于他的天资聪慧,学习很有所得,因而在这一带的声誉很高。道安...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1656399.html
  • 感悟方立天先生

    后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工作,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学术之旅。  1962年,到中国佛协主办的中国佛学院进修八个月,向法尊、正果、明真、观空诸位法  师,以及周叔迦、虞愚教授学。  ……  迄今为止,...深深渗透在中国诗词各种艺术形态之中,形成了作品的内   涵与神韵。特别是佛教禅宗,以其透邃而灵动的生命体验,沾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名   人。佛教文化是一笔极为丰厚的遗产,对之予以充分继承,是...

    吴 言 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3259063.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之所以能融合中国固有的思想,是因为数目上的一致性。智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卷二引用《提谓经》说:   提谓、波利佛:何不为我说四、六戒?佛答:五者,天下之大数。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在家佛教徒道德规范的五戒,尤其是各种佛教著述中五戒与五常的配对问题。我们认为,五戒与五常的配对最早是道教提出,昙靖作《提谓波利经》时吸收了这种配对,后来成为中国佛教的通说。因此,五戒与五常的配对...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支愍度学说考

    又隋智者大师《摩诃 止观》卷六上以世法之五常五行五经与佛教之五戒相配。亦“格义”之说。惟其文较长,兹 不备录。  又智者大师《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二引《提谓波利经》之文云:  提谓波利佛:何不为我说...与康法畅、支敏度俱过江。敏度亦聪哲有誉,著译经录,今行于世 。  据宗性《名僧传钞》所引宝唱《名僧传》目录,其卷一有外国法师晋豫章康僧渊传,别无支 敏度传。以意揣之,当是敏度事迹,亦附载僧渊传中。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1962057.html
  • 敦煌本《六祖坛经》读后管见

    不善,毁誉不  动,余者不得。……”最可注意的是慧能临终时预  言,——所谓“悬记”: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  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  ,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辽乱...此法,广度众生。”这是一证。宗密又引此传云:“和尚临终,门人行滔、超俗、法海和尚法何所付。和尚云:所付嘱者,二十年外,于北地弘扬。”又谁人。答云:“欲若知者,六庾岭上,以网取之。”(原注:相传云...

    [台湾]潘重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2364290.html